中国画概述
中国画概述
甘肃画院 张建中
中国传统绘画,是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,经数千年的发展,形成了融汇着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、审美意识、思维方式、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。
中国传统绘画的门类很多,形式风格多样,不但有人物、山水、花鸟之分,而且有工笔、写意、重彩、金碧之别,还包括书法、篆刻、壁画和民间绘画。这里为了讲解简要,我们只能着重介绍以水墨写意人物、山水、花鸟为主流的中国传统卷轴画,其它门类不多涉及,仅就中国画的特点和艺术规律作一些概括性的介绍。
一、以“写意”为特点的中国艺术观
纵观中国画的发展,可以看到由于老子庄子“天人合一”、“阴阳相克相生”的哲学观的影响,中国艺术家们很早便认识到艺术的创作,是艺术家的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过程。早在大约一千多年前,东晋的顾恺之便提出了“迁想妙得”的主张,到唐代就确立了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的创造原则,形成了“气韵生动”的审美标准和“以形写神”、“超以象外”、“缘物寄情”等艺术理论,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画到唐宋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,现实精神和浪漫精神、写实方法和浪漫方法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结合。
中国画家虽然很早就提出了“以形写神、形神兼备”的原则,但他们很早就看到了“形似”并不一定“神似”,为了更好的传神,形的表现可以灵活。即超越具体物象的摹拟、再现,强调主观的创造作用,强调作者主观情怀的流露。总之一句话,强调“写意”。作画是为了“写意”、“写性”、“写心”,状物乃是为了“寄情”。它既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风格,如写意画的出现并发展为中国画的主流,又是中国画的一种总的艺术观念,即使工笔重彩,也只是表现方法上的不同,在艺术观念上,也具有极强的写意性。所以,写意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。
所谓“写意”,不是简单地描绘含混不清的图像和意念,而是指画家对民族,对社会、对时代、对自然的深邃体察之总和。它是一种意识、一种精神,借助笔墨立意为象。因此,它不同于具象的摹拟和抽象的不似,而主要是通过形象,并超越形象之外(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”齐白石语),表现人的感情、意志和内在气质,重视人的精神和直接抒发。
中国画不特别看重形象的视觉真实,不执着于事物的自然属性,如比例、透视、结构、光影等。而是缘物寄情,借以表达人的意念。如中国花鸟画常画梅兰竹菊,借以抒发作者的高尚情怀。画家表现兰竹之高洁馨香、梅菊之抗寒傲霜,目的是借花喻人,故谓之“四君子画”。中国画家巧妙运用了比、喻、兴、借等手法,去表现自然和人类感情的推移。真是“物我交融”,使人——社会——自然成为一体,其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,远远超出了花和鸟的自然形象本身。
写意观使中国画家很早就摆脱了时空观念的限制,去追求艺术表现的自由。以山水画而论,千岩万壑、云雨四时、千里江山、万里江河,这些自然景物在画家笔下均可自由组合,招之即来,挥之即去。画家可以把他的所见、所知、所想,综合成一种宏观意识:“天地造物,随其剪裁,阴阳大化,任其分合”。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,既不是简单再现,也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任意发挥,而是客观世界与主观情思交融后,构成的超越表象的时空一体的艺术境界。这种境界默契着客观自然的法则,其描绘的景色,真实到可游可居的地步,但它又是超脱于现实的极其完美的幻化世界。
由于不拘泥于“形似”不“摹拟”自然,而着力于事物的内在神韵的把握和主观情怀的表达上,中国画获得很大的自由,成为融汇性很强的画种。
1、诗词入画。中国诗词的发展,在理论上讲求“比兴”,提倡诗情画意,给中国画的创作带来极大影响。尚含蓄、讲藏露、以少胜多、以虚代实、计白当黑等,使中国画表现语言的表现力更加强化,更能诱发观者丰富的想象。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,把中国画的意境创造提高到更加自觉的阶段。(“深山藏古寺”、“踏花归来马蹄香”以诗为题考画家)。
2、书法金石入画。“书画同源”,随着中国书法的高度发展,书法线条的抽象韵味融入中国画,使中国画对线条的要求超出形象之外,获得了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。到明清时期金石入画,更强化了笔墨的斑斓的金石韵味,使以线为主的笔墨效果成为中国画特有的艺术特点。(画史上出现很多诗书画印“四绝”的画家)。
3、兼收并蓄的吸收多种艺术精华。中国画的写意理论使中国画对各民族的多种艺术均有所吸收和融合,历史上在魏晋南北朝、唐代和明清时期,中国画就先后受到佛教艺术和西域绘画的影响,对西方的水彩、油画等也有所吸收。在近代,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批画家,把西画的写实技巧引入中国,使之成为中国画进一步发展的营养。
二、以线为主的中国笔墨观
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是以线为主的笔墨,它的物质材料则是毛笔、水墨和宣纸。这种特殊的工具和材料,与特定的表现手段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,以至“笔墨”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。清代画家恽南田说“有笔有墨谓之画”。有无笔墨,成为人们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。
在中国画中,线条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,成为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的手段,这同中国画以表意为特质分不开。写意画的出现,则把笔墨提到更高层次,即表现人的品格,以写神、写性、写心、写意为目的,由于中国画的写意观,中国画的线条与它所描绘的形体之间,并不存在必然的依附关系,因而获得了极大的自由,画家可以通过运笔的轻重缓急、抑扬顿挫、方圆粗细、干湿浓淡等不同处理,去追求笔墨的节奏、韵律、动态、气势、性格、意趣之美。笔和墨在作画时是两相结合相辅相成的,笔中有墨,墨中有笔,两者的分别在于作用的大小,勾勒线条,皴擦点厾,以笔为主;渲染托晕却以墨为主。一幅好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气是混然天成的。所以,强烈的笔墨效果,是中国画的另一大特点,深厚的笔墨功夫,成为中国画家的终生探求的根本课题之一。
1、笔法
行笔有起笔、运笔、收笔三个基本动作。
笔锋可分中、侧、逆、拖、散数种。
勾勒法:“十八描”等,以人物画为主。
皴擦法:披麻皴等三十多种,以山水为主。
点厾法:花鸟画中多用。
用笔四要:笔意、笔力(平、圆、留、重、活)、笔韵、笔趣。
2、墨法
墨分五彩:焦、浓、重、淡、轻。
用墨七法:浓墨法、淡墨法、焦墨法、宿墨法、破墨法、积墨法、泼墨法。
色不碍墨,墨不碍色。以墨为主,以色为辅。
中国传统写意画,又称水墨画,用墨对于中国画的意义,等同于用色之对油画的意义。直到19世纪后期,西方油画家梵高、高更、马蒂斯等,才开始认识到黑色的审美作用。中国画却始终把黑墨作为根本要素。石涛有诗云:“黑团团黑墨团团,黑墨团中天地宽”。
三、学习中国画的方法
中国画的学习是“传统、生活、创作三位一体”,具体方法是“临摹、写生、创作”结合进行。
1、临摹及目的:一是深入理解中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。二是学习经典作品的高超艺术技巧和技法。三是加深对具体画家的风格和技巧的理解。(临摹——读画,临画,临仿结合)
2、写生。一是白描写生。二是速写写生。三是慢写写生。
3、创作。首先是立意构思。其次是收集整理素材进行构图。再次是定稿落墨。最后是制作完成。